怎样帮助“有脾气”的孩子
2007-12-18 17:13:39
在我们体脑班有个小朋友。聪明开朗,就是脾气“坏” !做什么事都得由着他的性子,稍不顺心,他就找茬发脾气。有时候,明明他不对,但成人还不能说。越说他,他越火气大。看着人小,脾气可不小!哎?家长都不知顺着他好,还是给他硬扳过来好?
渐渐地对于这个 “任性的孩子”有了一些好的办法。其实,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但不管哪一种个性形成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可能我们都碰到过,举个例子:在马路上,因为自己的需求没得到满足就大哭大闹,甚至躺在地上哭叫着打滚。这种情况下,多数成人总是以无奈的顺从,来维护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尊严,而孩子却从中获得了以哭闹来“要挟”成人就能“胜利”的经验。
可见,正是我们平时把对孩子的爱都转化成对孩子的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才会导致孩子的任性。一旦哪一次孩子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由心理上极大的不适应,表现为以上情感的冲动和行为的失控,并会用已有的经验让大人屈服。日久天长,孩子越来越任性。
现在将我们找到并总结的这些好办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 降温处理
当孩子一意孤行时,我们可以暂时不予理睬,避免在气头上把本想制止孩子不听话的行为变为“不信我就管不了你” 的较量和在孩子身上发泄怒气,也不给孩子因“火上加油”造成继续发作的机会。我们对孩子当时的行为不做出任何的反应,给孩子造成一个孤立的环境,让他体验不讲道理是无助的,发脾气是行不通的,让孩子从平日里的热情关怀和对发脾气的冷漠态度变化中受到心理的“惩罚”。这种心理“惩罚”会使孩子的情绪慢慢缓解,待他情绪稳定后再引导他说出成人为什么不理他了?从中明白为什么不对的道理,帮助他提高自我制约能力。
◆ 曲线帮助
在家里营造民主的气氛。给幼儿提供协商家事的机会。如:商量周末的安排、外出去哪里等。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说出不同的想法,并在尊重孩子合理意见的同时放弃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就自然会被接受。同时,让幼儿看到在生活中自己的想法有时是需要放弃的。这种彼此相互尊重,客观地待人处事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 一致教育
孩子如果常看父母“脸色”行事,一旦父母表现不一致的时候,孩子会趁机再次放纵自己。因此,父母应该依据幼儿可接受的是非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对幼儿进行晓之以理的教育,并重视表扬与鼓励。
◆ 率先垂范
家庭成员中,尤其是与孩子密切接触者中,有脾气较大甚至暴躁之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他人的态度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从他们身上接纳的是消极的处事策略。久之,好发脾气、我行我素等不健康的个性就会在孩子身上显现。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大人需首先改变自己,当您要发脾气之前想想身边的孩子,控制住自己,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当您的脾气难以克制,已经发出之后,对身边的孩子说声:“对不起,我错了!”…您的榜样作用将会赢得孩子更多的敬重、换取孩子健康的人格。
在这里特别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改变不良个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些孩子甚至需要我们从发现他每次发脾气的时间缩短了、次数减少了开始。
让我们携手共同引导、鼓励、帮助、孩子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自信自立、自强地迈向丰富多彩的人生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