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趣味数学,揭开数学变简单的奥秘!
2008-05-09 15:09:50
普遍观念认为在最枯燥、最难学、最讨厌的学科中,“数学”均列首位。而趣味数学,彻底颠覆了“数学难学”的传统印象,将游戏融入教学,让孩子在圈圈画画、剪剪贴贴的过程中自然地亲近了数学。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在金子塔学校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孩子,入小学后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走进趣味数学,揭开数学变简单的奥秘!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但为什么在学生的眼中,数学总是板着面孔,高深莫测呢?
东方金子塔趣味数学部的蒋老师认为,“孩子们之所以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的印象,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脱离了实际生活。而东方金子塔的趣味数学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架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通过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出发,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和操作,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进而产生亲切感,数学学习自然变得简单又有效。”
一、创设情景,数学课堂“生活化”。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首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1、创设“生活情景”,引出数学问题。
新课标指出: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即让数学贴近生活,这样再引入新课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老师会出示一则招领启事:一位同学拾到人民币a元,请丢失者到办公室领取。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理解,启事中的人民币数目不能写出来,所以要用一个符号表示,启事中的字母表示钱数,使学生初步认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也是来自生活的数学问题。
2、联系“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研究表明: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趣味数学中,我们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从而强化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3、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经过切蛋糕、串珠子课堂活动,让学生对等分、排序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走进生活,生活情景“数学化”。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因此,当学习了数学知识后,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 “圆的基础知识”,请孩子们思考车轮为什么不能做成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而要做成圆形呢?又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他们为什么电杆支架、自行车支架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再如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多少块等等。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用数学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