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导的趣味数学
2008-07-25 11:08:50
记东方金子塔的《趣味数学》课
趣味数学深受孩子们喜爱
如今,学前儿童培训如雨后春笋,遍布京城大地,使家长们在选择的过程中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如果您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如果您的宝贝不喜欢数学……,东方金子塔的趣味数学课,一定能吸引孩子!
为让家长充分了解《趣味数学》课程,这里,我们为您展现一堂有关发现、寻找并总结规律的观摩课:
数学是思维的发动机,趣味是数学的润滑剂,于是课程的开始是先引入游戏,实现师生互动。老师以拍手游戏开始教学。先让小朋友发现拍手的规律,并随着歌曲一起拍手。简单的游戏抓住了孩子的目光,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这样,孩子们自然进入了玩中学、玩中有目的、玩中有要求、玩中有主题、玩中有规则的情境。
笔者发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非常好,老师的亲和力不仅感染着孩子,也感染着在场的家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让孩子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
然后是观看“杂技”,发现规律。游戏后,老师用“杂技表演”为引导,向孩子们介绍教具中的“小动物”演员,将不同颜色的“小动物”按规律串连起来,并将“杂技表演”称为“叠罗汉”。老师先让孩子通过观察,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再找出排列正确和错误的,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寻找规律,老师再总结强调。老师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反应,让他们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没有了陌生感,对枯燥的数学亲近了起来,享受着通过观察、模仿、思索、获取“规律”的思维过程。
在整个课程中,老师都在起一个引导作用,把发现的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获得方法和成就感。孩子的自信和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热情异常高涨。
最后是设计规律,分享成果。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去设计规律。先摆出方法,然后按方法排序。在此环节中,孩子们设计的规律基本没有重复,不仅学会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还懂得了举一反三。从孩子们摆出的多种排列结果看,随着动手动脑的过程,孩子们的思维也真的“动”起来。老师让孩子们把按规律排好的小玩具串成项链戴上,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合影,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笔者还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会随时讲解遇到的有关知识,当让观察有羽毛动物的规律时,老师会问:小鸡与小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什么是胎生和卵生,这两点有什么区别等等,让小朋友既寻找到“规律”,还了解了一些自然知识。
此外,由于孩子们即将升入小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在整个课堂上,老师都一直关注细节,如孩子的坐姿,东西用完要放回原处等等。这为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基础。
从观摩课中可以看出:老师是有计划、有目的、承上启下地进行教授,知识的层次由浅入深,孩子的学习循序渐进。老师在看似无意、确是有意地点拨着孩子平日眼中有、思中无的问题,孩子在互问互答、自问自答中让思维在疑问中扩散,在好奇中升华。
趣味数学的确是一门让孩子喜爱、给家长惊喜、为儿童入学打下扎实伏笔的经典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