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的宝宝为什么要上亲子园?
2010-03-14 14:29:13
宝宝上亲子园的关键期
为什么宝宝上幼儿园的时候大都哭得很厉害?
依恋,是宝宝和看护人之间建立的一种情感纽带,让宝宝拥有安全感。宝宝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关爱,这种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转移到娃娃、毛巾、玩具等方面,就是恋物;淤积在内心世界没有外移,容易形成自恋,严重的发展为自闭(自闭症发病率约为0.1%)。
1岁半之前,宝宝从心理发展上是完全的自我中心;1岁半到2岁左右,是社会化的关键期,如果仍然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处处得到家庭的呵护关爱,就很难从这种“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当他需要走出家庭上幼儿园的时候,会“发现”周围的人不那么关心自己,不那么处处以他为中心、迁就他,他就容易“受伤”,容易产生受害心理,会躲在家里不肯出来,本能地抗拒上学。
宝宝难以适应幼儿园的关键就在于,觉得外面没有家里好。
所以,如果宝宝在2岁左右与妈妈或其他看护人形成了稳定的“互惠关系”,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再摆脱这种依恋,和老师、同伴重新建立“互惠关系”,则会多一段痛苦的心理波动。所以1岁半的宝宝一定要上亲子园,接触社会、接触集体生活,建立集体生活的规则意识,与同伴建立互惠关系,标志宝宝从家庭走进社会。
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个互惠关系不能因为和周围环境里的同伴、成人等发生广泛的联系,最终建立起来,而只是封闭的环境中,和特定的个别人建立,比如他的看护人,那么宝宝接触的面很窄,对世界容易形成片面的认识。因为接触的人有限,而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基本是固定的。如果他的看护人很懂教育、注意给宝宝正面积极的引导,则宝宝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反之宝宝容易收到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最终影响到他对世界的认识,影响他的人生观。
当然,在宝宝和其他同伴、老师、成人建立互惠关系的过程中,不意味着妈妈、爸爸等看护人责任的缺少、重要性的下降。是在给宝宝打开一扇门、开放一个世界的同时,仍然从心理上给予足够的呵护,让宝宝感觉到安全、感觉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心里才会更健康,心态才会更平和。
宝宝3岁前一直得到家庭的呵护特别重要,但爱宝宝,就要给他一片天空,给他一片舞台,给他自由,不要像老母鸡那样把宝宝耽搁了。
亲子园,就是宝宝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平台。
1岁半左右,就是宝宝上亲子园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