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课外辅导系列报道•说法 专家讲如何处理玩与学
2007-02-14 15:45:35
上周本报与搜狐教育频道联合所做的调查表明,接近三成的家长明确表示,自己的孩子属于那种既不会学也不会玩的学生。有意思的是,尽管一半多一点的家长认为他们孩子基本能处理好学习和玩耍之间的关系,但他们为了让孩子更为优秀,他们还是愿意给孩子报班,让孩子追求更好。那么到底玩和学习是个什么关系?听听专家怎么说。
玩耽误学习吗?
【典型现象】
记者的一个朋友就很懂得让孩子处理学与玩的关系。他告诉记者,他那读高二的女儿从来没有报过任何的课外辅导班。“我女儿从来只学习课本,除了学校规定的和老师指定的课外辅导书外,她没有买过其他的课外辅导资料,可她的学习一直都在全级前5名。”假期他的孩子也要报某个班,但绝对不是与课程辅导类的班,而是一些类似跆拳道、游泳等项目班。今年寒假假期,他女儿又报名学习网球了。记者与朋友交谈后发现,尽管他女儿报名参加了各种与运动有关的班别,但这些班别没有一个是他自己替女儿报的名,从来都是孩子自己提出学习要求,自己去报的名。“因为是他自己要学的,所以不管有多苦多累,他都要自己坚持下来,这是我要求她遵守的一个原则。”朋友说。
【专家观点】
北京东方金子塔学校校长连凰岑分析说,玩在传统观念中是贬义的,家长们普遍认为“玩”会耽误学习,而“学”则是正规的,课堂形式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玩的天性,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想法,但这两者并不矛盾,但很多家长在处理两者的关系上就会犯难,甚至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
连凰岑校长表示,家长应该认识到,玩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给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游戏时间是很必要的。她认为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去找到一个学与玩的最佳结合点。她在东方金子塔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4至13岁的孩子来说,创造一种玩的轻松氛围,让小朋友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说:“小朋友快坐好,我们开始上课了。”这时孩子们肯定没有什么大的反应,但是换一种形式说:“小朋友我们要做游戏了!”他们就立刻神采飞扬。因此在课堂中贯穿游戏的思想,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孩子最易接受和参与的新型教育模式。这就提醒家长,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提学习的事情,但也不是不让家长提,应该换个说法提,这就需要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有一些耐心。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不久前指出,调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在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时间。与此同时,学生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也在连年下降中。
学习一定不好玩吗?
【典型现象】
记者看到清华少年科学家项目教学,使用国际流行的“机器人”教具,课程由一个个有趣的挑战组成,学生更需要设计不同的造型和功能的机器人,来完成不同的任务。为了搭建一个成功的机器人,孩子需要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探索各种不同的物理与机械结构,需要了解丰富的几何知识,甚至还需要探索编程的方法和技巧。他们时而要为月球车的设计为难,时而又为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场馆建设而发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考习惯、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都在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最终在任务完成时,孩子们所体会到的喜悦和满足是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赋予的。而这种探索和学习,让孩子更理性地了解到,为什么要学那些数学、物理等的知识,他们也在参与机器人制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我们从来不会用课本上的知识灌输学生,但参加了我们项目学习的学生都逐渐愿意学习,尤其是愿意学习数理化知识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少年提升中心主任张大北表示。
【专家观点】
张大北表示,他们的清华少年科学素养培训项目提倡“学习,如呼吸般自然”的理念。目前他们开设的各种学习科学课程,让孩子领略到究竟什么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学习方法。
盖伦少儿英语品牌推广总监田广军表示,其实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要求很高,这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感觉更明显,因为北京孩子的家长基本素相对来说要高一些,他们更希望孩子接近完美。
“比如我们的少儿英语课程,提倡在玩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传授,老师除了英语好之外还要会画画、会唱歌、会跳舞。但寓教于乐不仅仅是老师的授课方式的转变,我们也提倡家长学习老师的做法,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懂得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知识和本领,而不是一味地学习。”
东方金子塔开设的很多新科目将具有操作化和趣味性的游戏带入课堂,彻底打破了传统灌输式学习的局限性,让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同样可以放松地去玩。例如我们的动动数学课,老师会让小朋友通过切蛋糕来体验等分的概念;让小朋友们像做美工那样在圈圈画画、剪剪贴贴中自然地了解到分类与排列知识。超级英语课融入英语歌曲、舞蹈和舞台剧,让他们在角色体验中,轻轻松松掌握英文。给孩子一种没有压力、没有束缚的学习课堂,学习也变成一件快乐有趣的事了。随着孩子的成长,“玩”与“学”不断进行动态的转化,游戏性在递减,理性在增加,最终让孩子学到了新知识,连凰岑介绍说。
“临阵磨枪”有用吗?
【典型现象】
距离今年的中考、高考越来越近了,各类家教,课外辅导频频向毕业生们招手,有的是猜题、押题能手,有的向学生、家长承诺提高多少分,有的提供学习诀窍,培养应试高手,不一而足,随着这些“新概念”出台,家教的费用也不断攀升,甚至于到了“天价”。
【专家观点】
精华教育机构教学总监尹宗禹表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在中考、高考临近时是有作用的,一是让过去不认真读书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信心,开始念书;二是“临阵磨枪”强调的是“磨”,要念书,要练习,要抓紧,这里面不包括所谓诀窍也没有捷径。
认知有认知的规律,考试有考试的规律,这些规律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这是教育的起码常识问题,也是教育的根本原则问题。
学习有规律,认知过程是按规律进行的,构成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有许多因素,有教师教学因素,有学生学习因素,教师的师德、敬业精神、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对《考试说明》、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决定着教学效果;学生的因素更复杂,有智力因素:基础问题,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还有非智力因素:心理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兴趣问题,目标动力问题,意志品质问题,吃苦精神问题等等。
学习过程是个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敌,由此看来教育只有规律,没有捷径,没有诀窍,学习就要吃苦,学习需要的是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踏踏实实的学习作风。
说到中考、高考也是有规律的、有规矩的,不能乱来。考试成绩的高低有基础问题、能力问题、心理问题,命题者只给刻苦学习、学习得法的学生以机会,决不给投机取巧的人半点机会。考试当然有方法、有应试策略,这些方法、策略必须符合考试规律。
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不需要天价,认知规律、考试规律不是用天价就可以把握的。要引导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读书。
但尹宗禹补充,踏踏实实学习,不等于一天24个小时,除了睡觉吃饭外,就都只能坐下来学习了。比如说,你去游泳或是打篮球的路上,你思考几个英语句型,或是“写”一小篇英语作文,不是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吗?
信报记者 郑江
【典型现象】
记者的一个朋友就很懂得让孩子处理学与玩的关系。他告诉记者,他那读高二的女儿从来没有报过任何的课外辅导班。“我女儿从来只学习课本,除了学校规定的和老师指定的课外辅导书外,她没有买过其他的课外辅导资料,可她的学习一直都在全级前5名。”假期他的孩子也要报某个班,但绝对不是与课程辅导类的班,而是一些类似跆拳道、游泳等项目班。今年寒假假期,他女儿又报名学习网球了。记者与朋友交谈后发现,尽管他女儿报名参加了各种与运动有关的班别,但这些班别没有一个是他自己替女儿报的名,从来都是孩子自己提出学习要求,自己去报的名。“因为是他自己要学的,所以不管有多苦多累,他都要自己坚持下来,这是我要求她遵守的一个原则。”朋友说。
【专家观点】
北京东方金子塔学校校长连凰岑分析说,玩在传统观念中是贬义的,家长们普遍认为“玩”会耽误学习,而“学”则是正规的,课堂形式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玩的天性,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想法,但这两者并不矛盾,但很多家长在处理两者的关系上就会犯难,甚至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
连凰岑校长表示,家长应该认识到,玩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给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游戏时间是很必要的。她认为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去找到一个学与玩的最佳结合点。她在东方金子塔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4至13岁的孩子来说,创造一种玩的轻松氛围,让小朋友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说:“小朋友快坐好,我们开始上课了。”这时孩子们肯定没有什么大的反应,但是换一种形式说:“小朋友我们要做游戏了!”他们就立刻神采飞扬。因此在课堂中贯穿游戏的思想,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孩子最易接受和参与的新型教育模式。这就提醒家长,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提学习的事情,但也不是不让家长提,应该换个说法提,这就需要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有一些耐心。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不久前指出,调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在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时间。与此同时,学生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也在连年下降中。
学习一定不好玩吗?
【典型现象】
记者看到清华少年科学家项目教学,使用国际流行的“机器人”教具,课程由一个个有趣的挑战组成,学生更需要设计不同的造型和功能的机器人,来完成不同的任务。为了搭建一个成功的机器人,孩子需要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探索各种不同的物理与机械结构,需要了解丰富的几何知识,甚至还需要探索编程的方法和技巧。他们时而要为月球车的设计为难,时而又为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场馆建设而发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考习惯、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都在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最终在任务完成时,孩子们所体会到的喜悦和满足是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赋予的。而这种探索和学习,让孩子更理性地了解到,为什么要学那些数学、物理等的知识,他们也在参与机器人制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我们从来不会用课本上的知识灌输学生,但参加了我们项目学习的学生都逐渐愿意学习,尤其是愿意学习数理化知识了。”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少年提升中心主任张大北表示。
【专家观点】
张大北表示,他们的清华少年科学素养培训项目提倡“学习,如呼吸般自然”的理念。目前他们开设的各种学习科学课程,让孩子领略到究竟什么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学习方法。
盖伦少儿英语品牌推广总监田广军表示,其实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要求很高,这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感觉更明显,因为北京孩子的家长基本素相对来说要高一些,他们更希望孩子接近完美。
“比如我们的少儿英语课程,提倡在玩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传授,老师除了英语好之外还要会画画、会唱歌、会跳舞。但寓教于乐不仅仅是老师的授课方式的转变,我们也提倡家长学习老师的做法,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懂得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知识和本领,而不是一味地学习。”
东方金子塔开设的很多新科目将具有操作化和趣味性的游戏带入课堂,彻底打破了传统灌输式学习的局限性,让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同样可以放松地去玩。例如我们的动动数学课,老师会让小朋友通过切蛋糕来体验等分的概念;让小朋友们像做美工那样在圈圈画画、剪剪贴贴中自然地了解到分类与排列知识。超级英语课融入英语歌曲、舞蹈和舞台剧,让他们在角色体验中,轻轻松松掌握英文。给孩子一种没有压力、没有束缚的学习课堂,学习也变成一件快乐有趣的事了。随着孩子的成长,“玩”与“学”不断进行动态的转化,游戏性在递减,理性在增加,最终让孩子学到了新知识,连凰岑介绍说。
“临阵磨枪”有用吗?
【典型现象】
距离今年的中考、高考越来越近了,各类家教,课外辅导频频向毕业生们招手,有的是猜题、押题能手,有的向学生、家长承诺提高多少分,有的提供学习诀窍,培养应试高手,不一而足,随着这些“新概念”出台,家教的费用也不断攀升,甚至于到了“天价”。
【专家观点】
精华教育机构教学总监尹宗禹表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在中考、高考临近时是有作用的,一是让过去不认真读书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信心,开始念书;二是“临阵磨枪”强调的是“磨”,要念书,要练习,要抓紧,这里面不包括所谓诀窍也没有捷径。
认知有认知的规律,考试有考试的规律,这些规律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这是教育的起码常识问题,也是教育的根本原则问题。
学习有规律,认知过程是按规律进行的,构成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有许多因素,有教师教学因素,有学生学习因素,教师的师德、敬业精神、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对《考试说明》、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决定着教学效果;学生的因素更复杂,有智力因素:基础问题,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还有非智力因素:心理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兴趣问题,目标动力问题,意志品质问题,吃苦精神问题等等。
学习过程是个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敌,由此看来教育只有规律,没有捷径,没有诀窍,学习就要吃苦,学习需要的是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踏踏实实的学习作风。
说到中考、高考也是有规律的、有规矩的,不能乱来。考试成绩的高低有基础问题、能力问题、心理问题,命题者只给刻苦学习、学习得法的学生以机会,决不给投机取巧的人半点机会。考试当然有方法、有应试策略,这些方法、策略必须符合考试规律。
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不需要天价,认知规律、考试规律不是用天价就可以把握的。要引导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读书。
但尹宗禹补充,踏踏实实学习,不等于一天24个小时,除了睡觉吃饭外,就都只能坐下来学习了。比如说,你去游泳或是打篮球的路上,你思考几个英语句型,或是“写”一小篇英语作文,不是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吗?
信报记者 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