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热线

400-610-8858

5-6岁幼儿入小学的家庭指导与策略[3]

2008-01-17 17:27:35
分享到:
学前“三步曲”之“学习适应准备”
 
注意力、观察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方位知觉,和学习有关的技能。
 
引导幼儿在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积极说,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中,尽少使用在幼儿园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A、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 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6岁的孩子,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特别是入小学后,心理活动要求增高,因此,家长要在观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综合力、分类力、判断推理力几方面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不仅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还要了解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如解答应用题"河里有一群鸭子,游走了三只,还剩三只,原来河里有几只鸭子?"孩子都能回答出6,但是具体用什么方法计算,有些孩子就会说"减法",:“6-3=3”。这就是孩子在思维中的障碍,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变化前后的关系。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知道的数,什么是不知道的数,帮助孩子理解"谁与谁比,知谁求谁,谁大谁小"的关系,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凡知识型的内容,都有孕含着智力活动的要求,家长如果能在智力要求上把握契机,那么孩子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智力也会较好地准备。切不能孩子提出问题后,父母只回答结果不讲过程应付了事.
 
B、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叮嘱孩子下课放学后早点回家,不要在学校或马路上玩,孩子竟然一节课后就背起书包回家,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一个字写三遍、五遍的,甚至一个字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干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呤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 因此,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致复杂。只有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后,才会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
 
另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幼小衔接中的阅读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成人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成人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后,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方法表述。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上,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要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多重的常有多种指令的任务,为入小学后的语言特别是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好基础。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C、加强与学习活动有关的能力准备
 
父母应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小学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幼小衔接的起始阶段建立起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父母应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只双肩背书包,一个铅笔盒,2根铅笔,一张垫纸板及尺子、橡皮、削笔刨、田字格本、汉语拼音本、算术本等,每天规定10-20分钟时间与孩子一起写数字及图案符号。在书写过程中,要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两腿与肩平宽、双肩放松、胸与桌一拳、眼与桌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书写的内容可以是阿拉伯数字1-10,也可以在田字格中画有趣的图案,如小花、小草、小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书写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孩子按规定的笔划顺序及空间位置写,在书写的基础上,要善于利用周围的文字环境让孩子认识,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使之对于抽象符号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为其思维水平跃向新的高度创造条件。
上一篇:独具特色的冬令营开营啦!
上一篇:5-6岁幼儿入小学的家庭指导与策略[2]
加盟咨询
400-665-1580
010-68022515
加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