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热线

400-610-8858

5-6岁幼儿入小学的家庭指导与策略[2]

2008-01-17 17:36:37
分享到:

 学前“三步曲”之“社会适应准备”

 
求知兴趣、挫折教育、独立性、自信心、任务意识、规则意识。
 
孩子入小学后,其行为要很快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学习、纪律、文明礼貌、卫生等方面最基本的常规要求。要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任务。除了幼儿园的教育外,家长还要在以下几方面重视培养孩子的能力与习惯。
 
A、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在给孩子购买玩具和选择学习内容时,一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喜欢色彩鲜艳的、动的、大的……),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产生成功、自豪的体验和"下次再玩",的愿望,从而维持和激发兴趣。如“走迷宫”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空间概念,提高手眼协调性,为以后书写打基础。但"迷宫"图很多,家长不妨从难度最低的有色彩的开始,慢慢由浅入深。孩子每完成一张,可以在上面贴上记号,表示成功了,通过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他们会产生“我行!” “我能!”  的自信,并会不断主动的探寻与参与新的活动。
 
B、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不少家长会抱怨:孩子上了小学负担太重,不仅要接送,回家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其实,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完成作业,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或入学前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C、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规则意识。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学就玩不成了!""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上小学给你上紧箍咒”,以免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家长也不能光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兴趣,还要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通向小学的路虽不平坦,但如果家庭和教育者、小学一起共同努力,孩子一定会顺利进入小学的殿堂。
 
D、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懂得用礼貌用语向人请教、打招呼、告别;不打扰别人说话,不用手或身体碰人;学习与人商量,做完集体分给自己的一份事;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别人需要是乐于帮助伙伴;做错事能接受老师的批评,遇到困难、不适敢向老师说等。
 
E、培养入学意识
 
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生活作息制度、学习用具、有向往小学和当小学生的情感。
上一篇:5-6岁幼儿入小学的家庭指导与策略[3]
上一篇:5-6岁幼儿入小学的家庭指导与策略[1]
加盟咨询
400-665-1580
010-68022515
加盟咨询